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杨瑢 徐建瑜 房满 刘思怡 刘宏 聂铭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迎着朝阳奔向操场,排好队列为左脚舞课间操做准备。
牟定实验小学左脚舞课间操。
前不久,这所小学因为左脚舞课间操登上了多家媒体的头条,网友们纷纷为学校这一创新做法点赞。校长彭兴盛介绍,随着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云南省正积极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打造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州县两级也不断加大对左脚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力度,左脚舞课间操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牟定实验小学左脚舞课间操。
音乐响起,同学们有节奏地跳起左脚舞,他们身着的彝族服饰色彩相对统一,但花纹、领型、版式不尽相同。“学校在推行左脚舞课间操的前期,曾问过学生能否都有彝族服饰,结果发现家家都爱跳左脚舞、人人都有花衣裳穿,所以学生的服装基本统一但细节又不同。”副校长生晓燕笑着说。
领口有彝绣的彝族服饰。
左脚舞传承千年、经久不衰,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每年三月会,万人同唱左脚调、弹三弦琴、跳左脚舞的宏大场面准时上演。由于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左脚舞激发的消费潜力也日渐显现——“穿着买来的彝族服饰去跳左脚舞”成为牟定独有的消费场景。
彝族服饰。
“要是大家不爱跳左脚舞,我这彝绣店铺也开不下去,牟定群众算是‘一脚跳出个产业来了’。”牟定杰鲁彝绣创始人鲁翠芹说,随着左脚舞传承与保护工作越做越好,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彝族服饰的销量也逐渐增多,今年一开春店里就迎来了“开门红”,“消费人群覆盖了全部年龄段,学生、家长、老年人都有,今年一二月店里每月销售额都在30万元左右。”
彝绣工厂。
“我家小孩长长个子就要给他买件新的小马褂,主要是为了让他感受感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鲁翠芹店内的顾客王女士正在挑选彝族服饰,“娃娃穿的小马褂四五十一件,便宜、漂亮还耐脏。我们大人也基本会备着一套,跳广场舞或者一些重要场合就穿上。”王女士说。
彝绣产品。
有需求就有市场,牟定人人爱跳左脚舞的环境滋养了当地彝绣产业的发展。目前,牟定形成了以彝和园彝绣一条街、发科屯步行街彝族刺绣街、化湖印象彝绣园区为主的3个彝族刺绣集中经营展示区,全县共有掌握彝绣技艺的民间艺人8700余人,彝绣企业和彝绣店150 多家,彝绣产业产值超过4000万元。此外,牟定组建彝绣工厂实现彝绣机械化加工,采取“机绣+手缝”模式解决产量问题,牟定的年轻人还探索彝绣的时尚化表达,将民族元素融入新潮的文创产品中,并通过线上销售渠道把彝绣技艺和彝绣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彝绣产品。
一手抓左脚舞传承与保护、一手促进彝绣产业发展,牟定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赋予了左脚舞新的内涵,实现了左脚舞与彝绣文化旅游产业的互促互进、融合发展,让彝绣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和手工经济真正走向市场。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