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着小编
走进喜洲百年严家大院
与历史对话
(资料图片)
见证云南曾经富甲一方的
喜洲商帮之首——严子珍
家族的兴衰沉浮
严家大院博物馆是清末民国初年喜洲商帮中最具代表的“永昌祥”商号创始人严子珍的府第。
大院始建于公元1907年,从北至南横向布局,由“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一进四重院”的白族民居特色院落和1936年建成的一幢“小洋楼”组成。
严家靠茶马古道起家,为了方便运输,严子珍先生于1903年发明了窝头一样的沱茶,同年成立了下关沱茶厂,下关沱茶现在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百年前的喜洲,因为茶马古道的兴盛,所以形成了以严董尹杨四大家为首的喜洲商帮,他们把云南的茶叶,四川的丝绸,江西的瓷器运到世界各地,再把国外的珠宝钻石以及后期的摩托车骑车运到国内,做起了外贸生意。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严家最鼎盛的时候,他们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各国和欧美国家,在国内外设置了70多个商号,员工达到3000人。
白族有一句老话:“有了钱就盖房,一代一代往下传”,喜洲经商者在赚了钱以后在喜洲当地修建了近一百多个传统的白族民居。截至2001年,喜洲古镇超过一进两院以上的院子仍然完整保留了151院,近些年大理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这些院落进行了维护和修复,使之成为了博物馆,纪念馆,或者是民宿等,时隔百年,这些老建筑仍然为现在喜洲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严家二号院的院落中间这尊铜像就是院落主人严子珍,严先生生父姓杨,在父亲去世以后跟着母亲改嫁到了严家,在长大成人有了五个儿子以后,他还让自己的三儿子认祖归宗改姓杨,取名杨克成。严家在抗战期间为国家捐献了大量物资,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际,严氏家族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对严家旗下产业完成了公私合营,对当时滇西乃至云南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到喜洲,当地人也会用六个字形容严家的财富,叫“堆成山锈成坨”。严家大院里所展示的钱币,都是清朝时期的钱币,因为时代的变迁已不能再使用,但是这近三万多枚的钱币,也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严氏家族当年的辉煌。
大理地区的白族人喜欢木雕和石雕,严家的门窗家具都是当时最好的雕刻技艺,而除了木雕以外,石雕在严家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地板上这些地砖,就是一百年前的大理石雕。大理石,因盛产自大理苍山而得名,上面所有像水墨画的图案都是天然形成的图案,云南十八怪——石头当画卖,说的就是大理石。上面的图案会像人,动物,也像山山水水。
白族地区,女孩子在家里面地位很高。传统白族家庭为了女孩子的安全和隐私考虑,都会把女儿的闺房设置在二楼,为了装饰性,大户人家还会在二楼四个角设置圆窗,因为通过那个窗户看见的大家闺秀都会像在一幅画里面一样,所以这个窗户也被称为美人窗。
为了存放家里的一些的贵重物品,严家还在比较隐蔽的位置设了金库,出于安全考虑,墙体超过了一米,因为大理靠近洱海,地底下比较潮湿,所以没有地下金库,只有地表金库,面积超过了二十个平方米。
严子珍对于西方文化接纳能力很强,所以,在传统中国建筑的基础上,1936年,严家从当时的法国购买了最好的建筑材料,把这些材料经由水路和陆路运输运到大理,花了两年的时间建造了五号院的这幢小洋楼,这也是大理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一。里面曾接待过中国驻前苏联大使杨杰将军,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世界闻名的中国画家徐悲鸿先生,所以,被称为严家的VIP贵宾客房。时值抗战期间,为了躲避飞机轰炸,所以还在角落里挖了防空洞。
庭院深深深几许
百年岁月悄然消逝
留在深深庭院里的
一砖一瓦、一物一件
却让那些百年前的历史文化又活了过来
记者:施晓倩 金镇雄
编辑:施晓倩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